日期 : 2018.04.28
2005 年,我從溫哥華回到台灣,赫然發現台灣茶文化的發展呈現了特定的軌跡,
所謂「茶人」、「流派」蔚為主流,於是在紫藤廬辦了「茶事茶室──愛茶人的茶器物和茶空間」的展覽,
試圖探索茶世界的豐富性和開放性;
十多年過去了,台灣的茶文化發展得越來越精緻,可謂百花齊放,出現了更多流派,
隨著兩岸頻繁的交流,茶文化的樣貌也浸染了大陸經濟實力的飆漲,更進而推升了茶文化的門檻,
茶甚至成了高消費的奢侈品。
但是茶作為一種藝術,作為生活的一部分,應該是要更開放、更日常才對。
很多人接觸茶,往往缺乏機緣與門道,無法提升欣賞的境界;
或是有心接觸,但是往往覺得自己的知識涵養不夠,不懂茶,於是身上背負了傳統的重擔,在態度上就矮了一截。
紫藤廬常常可以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友人慕名而來,
他們對茶未必了解,但是充滿好奇;他們沒有那麼多包袱,在態度上因而更自信而勇敢。
茶之於愛茶人,究竟是什麼意義?
台灣茶文化在傳統茶道和創新茶飲兩個領域雖各自表述,也各擅其場.
在傳統的形式美感和創新的廉價方便之間,是否還有更多元的可能?
如何讓更多的愛茶人,以更開放的心態、更廣闊的視野、更自信、好奇而細膩地來擁抱茶的生活、茶的文化,
找到自己與茶或深或淺的連結?
透過與「臺灣吧 Taiwan Bar」的合作,
用有趣、略帶 kuso 的方式,在短短每集五分鐘共五集的動畫影片中《偵茶事務所》發揮福爾摩斯的探案精神,
分別從 「日本抹茶」、「英式下午茶」、「奉茶」等不同的切面,畫龍點睛地介紹茶歷史的亮點,
台灣茶文化的多元樣貌,希望以動畫這個輕鬆有趣而年輕的媒介,接引更多年輕的族群,更多茶世界的門外漢,
一窺堂奧,讓更多人喝茶、知茶、懂得欣賞茶------- 我好奇下一個十年茶文化的新氣象。
<原文/紫藤廬負責人 林慧峯>
<編輯/林耘緹>
<圖/林若瑜、Taiwan Bar>